望海寺位于我市宝国老镇弥力营村,东临弥力营村小学,南临老寨川,北倚荆条山,可谓依山傍水,是难得的形胜之地,清时曾为土默特中旗王府梅林(蒙古族部落特有的官名,是一支军队或是一个地区的管理者)驻地。
望海寺的整个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占地6000平米,由山门、万缘楼、中殿、后殿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主体建筑——万缘楼,庄严宏伟,比例和谐,砖雕精美,似楼、似阁、似亭、又似塔,国内罕见,具有“中国最高无量殿”之称。楼长11米,宽8米,高约11米,占地200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25年(1936),历时三年完工。此建筑共三层,一层双圣亭,即供奉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羽;第二层重阳阁,则塑有乾天老祖像;第三层名为万缘楼,供奉的是王母娘娘、无生老母、瑶池金母等。楼脊则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整个建筑全由青砖砌成,无量殿型制。无量殿结构始于明代,国内现存建筑单层居多,三层楼阁式无量殿却非常罕见,型制极为特殊。各屋檐部均有砖雕、山花、门楣、斗拱。屋脊均为以龙、鹿等各种动物及花卉纹饰作为装饰。楼内部呈圆拱形,外观却是中西合璧:总体看是中国古代歇山式建筑,但平座的栏板却是欧式风格,代表了那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南面的门窗起券由下至上式样为木梳背、穿堂券、尖券,由下至上拱失逐渐加高,有一种升腾的感觉,使建筑立面门窗造型既协调统一又富有变化,既显得挺拔端庄,又不失生动活泼。下面二层是中国古代典型发券式样,上部又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凸显了中国传统造型为“体”,西方外来文化为“用”的建筑理念。
历史上,望海寺曾历经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小规模的补葺不在少数。寺内的建筑布局与我市境内其他庙宇也迥然不同,其他庙宇的配殿多建在大殿的两侧,而望海寺的配殿建在大殿的后面,呈东西排列。寺内建筑雍容华丽,雕工精细,也是民国年间所流行的三教归一的例证,为研究我国宗教的发展以及建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88年3月被确立为朝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民间投资95万元对望海寺主体建筑进行部分修复。如今的望海寺已成为我市一处独具魅力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