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文化北票

鸿法寺

2016-12-14      

鸿法寺 记者 韩爱国/摄

  鸿法寺是北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塔乡台吉营村西北处。寺前东侧悬挂两口铁钟,目前已收藏于北票市博物馆。

  鸿法寺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为喇嘛教寺院。它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由门廊及佛堂组成,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部五间一层,最后一间为两层,总高约9米,坐落于长方形台基之上。殿前出三间前廊,当心间辟藏式板门,门楣及两侧装饰繁复精美,板门下设门枕石各一个,雕有吉祥花卉图案。廊内两次间东西两侧各设有券门一个。廊内当心三间辟藏式石檐柱四根,各施浅浮雕,柱头设藏式大雀替,雕刻着精美的龙凤麒麟等瑞兽。后檐6根柱子为通柱,升至二层,建筑内东北角设木质楼梯一个,可上二层。大殿一层开窗12个,均为藏式,二层当心三间辟隔扇门,两次间为圆形窗。大殿墙体较厚且收分较大,全部为青砖砌筑,继承了汉、藏、蒙建筑墙体的特点。后部二层部分屋顶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进深一间,屋面为青灰色筒板瓦。屋顶虽已破损,但可见精美的砖雕龙纹于正脊陡板之上。正脊正中设脊刹(宝幢)一个。正脊下部挡沟上设有一排装饰砖,水平线上开连续近三角形孔洞,北方地区极为少见。

  清朝入关以前,努尔哈赤即已确立利用藏传佛教怀柔蒙、藏民族的政策。藏传佛教寺内有严格的习经制度,设有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藏传称为“扎仓”。沿至清代时期,扎仓的建筑布局有了定型化的趋势:在主体建筑前有庭院,院的四周有围廊,主体建筑为二层,底层入口前有前廊,进门以后即是宽敞的聚会殿(俗称经堂),后部或者左右为佛殿。第二层仅沿外墙四周有建筑,为管理用房或者库房。底层后部的佛殿进深不大,但层高为经堂的两层高度。一般聚会殿、佛殿、管理用房等组织在一栋楼房里,这种定型的平面和空间组合方式,不仅在藏族、土族、互助族地区的藏传佛寺中使用,甚至蒙族的寺庙也基本类似如此,不过外部造型用汉藏混合形式。

  鸿法寺的建筑样式,传承了清代扎仓的布局,又结合了地方寺院的建筑特色,特别是殿前檐三间廊的细部构造和外墙一、二层处砖雕灯笼檐造型及石柱、木柱的柱身雕刻、大雀替木雕等大胆独特的营造手法,不仅在朝阳境内,在辽西地区也极为少见。这种建筑样式,代表了当时北票地区喇嘛教建筑的技术水平,展示了我市古建筑的发展过程,是延续传统民俗、为后人提供历史、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场所,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藏传佛教古建筑艺术发展提供了实物例证。

责任编辑:刘晓宇

责任编辑:白梅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2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