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一天,太阳驻足在地平线上,为中国农民的丰收歌唱,为川州大地的满眼风光喝彩。
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在遍地金黄的仲秋时节,川州大地处处展现丰收美景,让人喜悦,令人憧憬。
从春华到秋实,2018年,北票用调结构、推共营、促增收的创新实践,描摹出了一幅幅走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举办金丝王大枣节——
奏响丰收节开篇序曲
枣林红如火,金丝系万方。9月19日,2018中国·北票金丝王大枣文化节在北票市上园镇举办,满山红彤彤的大枣、枣农脸上荡漾着的喜悦,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节带来了一个完美的开局。
作为我市农产品一张亮丽的名片,目前,以上园镇为核心,全市的金丝王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5万亩,年产量达到1400万公斤,年产值1亿元以上,被誉为“中华第一鲜枣”。
随着金丝王枣产业的蓬勃兴起,全市发展大扁杏3万亩、梨3万亩、食用杏1万亩、苹果1万亩、山楂0.5万亩、各种棚果和其它水果类0.5万亩,再加上近56万亩的野生山杏林、近5万亩的野生榛子林,可以说,林果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幕式当天,销售大枣7.5万公斤,吸引采摘游客2000多人。
利用土地确权成果——
做活种植结构调整文章
我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2016年4月开始,涉及28个乡(镇、区)、252个村、2036个组,农户10.7万户。原合同面积105万亩,国土“二调”面积172万亩,发包方调查表333份,承包方调查表10万多份。截至目前,实际测量面积162.3万亩,完成比例94.4%;完成合同和登记簿工作103620户,完成比例98.19%。
通过土地确权,有了确权证书,广大农民既可以安心种地搞生产,也可以放心进行土地流转。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土地确权进度的全面加快,正在有效地推动着土地从零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2018年,全市种植粮食作物123.91万亩,其中种植玉米93.4万亩,较上年调减1.2万亩;种植谷子、高粱等杂粮28.2万亩,较上年增长3.6万亩。棚菜、裸地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酒高粱2万亩,甜菜、中药材、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常河营乡新立屯村栽植辣椒180亩,亩产2500公斤,亩纯收入2000多元;大三家镇塘坊村种植甜菜200多亩,以每吨540元与域外制糖企业签订订单种植合同,预计亩产可达6000公斤,亩收入3000多元。
推进共营制建设——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金秋时节,沿下三线行至三宝乡境内,公路两侧集中连片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2018年,三宝乡秋丰土地专业合作社、众裕土地专业合作社、百合土地专业合作社、千叶土地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抱团发展,成立了北票市润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与辽宁新益农科技有限公司协商签订合作订单,种植红毛六号糯米高粱6000亩。通过成立合作联社,使合作社农资成本和种植成本进一步降低,技术标准和操作运营更加规范,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实现了合作共赢。
作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我市从2016年开展农业共营制建设以来,通过落实责任、典型示范、特色经营、服务保障、规范建设等举措,各种形式的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川州大地生根发芽,极大地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成立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275家,累计入股成员总数17223户,土地经营面积155560亩,入股土地面积144670亩,带动贫困户2255户、5081人,贫困户入股面积14540亩。27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中,村干部领办有129家,有合作人(有订单)的42家。新建家庭农场8家,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5个,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100余人。
在推进农村共营制建设过程中,我市首先选择合作社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生产经营条件成熟的村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并重点对脱贫销号村进行了全覆盖。同时,依托华溢酒业、新益农、联达种业等农事企业,积极与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合作社收益,2018年合作社与多家企业签订酒高粱、玉米制种、甜菜等订单7.9万亩,对推进农业共营制新型经营体系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打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出“农机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并把脱贫攻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合作社发展活力,坚定了入股农民信心,为全市推进农业共营制建设树立了典型。
突出特色经营,将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是我市农村公营制建设的一大亮点。自2017年以来,各合作社均以高效特色经济作物为经营重点,结合以往产业基础和地力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杂粮、油料作物6.5万亩,辣椒、甜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3.8万亩,设施农业1000亩,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更好地调动了入股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社发展的生命力。
为了确保农村合作组织真正发挥助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市农经局从抓好服务保障入手,培训职业农民100余人,为整市推进共营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加强对合作社的帮扶指导力度,现场解决合作社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引领作用,在落实土地轮作项目、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方面,重点予以支持。2017年, 5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获得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2.47万亩,享受补贴资金593.35万元。49个土地股份合作社承担农业种植“轮作”项目,轮作面积2.3万亩,享受扶持资金345万元。与此同时,水务、林业、供电等部门均在配水配电、项目投入方面重点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此外,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瓶颈,协调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8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