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偶然在一篇网络小说中看到了有关耶律仁先的情节,作为一个北票人,自然立即提起了兴趣。可惜的是,作者很快暴露出历史知识的浅薄和写作前不做功课的懒惰,居然在叙事中将耶律仁先的墓地设定在了秦岭。
在网络高度发达、资讯传播如此便捷的今天,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略感好笑之后笔者不禁思索,作为可以与耶律休哥相提并论的一代名臣,耶律仁先的墓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发掘确定,为何时至今日,他的信息和事迹仍主要限于学术研讨范围内,不能被广大人民熟知,甚至有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位乔峰的原型人物就长眠在北票市小塔子乡莲花山!是人们不感兴趣,还是缺乏更容易普及的信息渠道?以此类推,北票其他的历史文化,是否也处于相同的境地?
笔者由此想到推动北票历史进一步参与到文化市场中的必要性。在川州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奋斗发展,形成了特色多样、成熟完备而又极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足以令我们自豪。但好孩子不只是夸出来的,还要让他接收社会的磨练,不参加工作、靠父母接济的孩子,自身素质再好也摆脱不掉啃老族的身份,如果说学术论证能够给历史文化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出身”,市场受众带来的则是延续和发展的“活水”,要继续提高北票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放到市场上去试一试很有必要。而且,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树立文化自信,北票也应当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试想,当大多数北票人出门在外谈及家乡,除了化石、宝石、矿石,提起历史和文化也能充满自豪头头是道的时候,相信我们的招商环境、人才环境又将呈现一番新的气象。
笔者犹记得,自从一部《戏说乾隆》火遍全国,爱新觉罗氏的红利被编剧导演们吃了几十年而不衰。同时,越来越多的王朝以文学、影视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收获了广大网友的热情讨论,可见历史文化在市场中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网剧的兴起,这种生命力仍将进一步延续。对比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王朝,我们可以发现北票的历史文化同样特色鲜明甚至犹有过之,并不缺乏魅力与浪漫,足有资格称为未被市场发现的宝藏。
而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怀着文学梦投身全职网文写作的写手仍挣扎在底层,随时可能因为收入的微薄退出这一职业,而部分已经获得成功的作者则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素材延续写作生涯、获取更大成就,这类人群都是北票宣传历史文化的潜在合作者。在探索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合作双赢、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面向受众最广的网文界征召作者,围绕北票历史文化进行创作,从完成网站签约的作品中再择优签约,每月公开发表字数达到标准即可发放一定补贴;同时,召集本地作家、历史学者等以发掘北票历史文化为课题组建攻关小组,共享资源、归纳线索,开展文学创作。一旦出现成功作品受到关注,北票历史具备了更大的市场影响力,我们便有了进一步开发旅游市场和其他领域的可能性。作为北票人,笔者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在这个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大家庭里,让历史文化真正成为支撑北票发展的又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