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窟窿山,一时成为梦寐以求的诱惑时,我总想去真实体味一番。
五月十五日那天,恰是疫情阴霾过后两个月的日子。我记忆如此清晰,是因为亲身经历了那段令人难忘、饱受折磨的“惨痛岁月”,甚至在心灵上留下了一抹刻骨铭心的阴影。而今,疫情灾祸走远,但仍然仿佛让我如梦初醒、大病初愈,出门透透气、散散心,让心情逐渐复原,真的是缓解心里压力的一种奢望和药方。于是,我心无旁骛,决然“离家出走”,独自一人驾车漫无目标地沿着湿地周围慢速行驶,好像迷路的路人一般。车子顺着白石大桥边上滑下岔道,缓缓进入宋家沟村道,然后拐上传说的骑行大道,一路狂奔。
刷刷的风声、闪过的绿树、连绵的丘陵、突显的铁道……眼中闪过的景物纷杂飞后,那种久违的感觉如期而至。
当交错纵横的铁路桥出现面前时,我忽然想起了窟窿山的坐落所在,车子不由自主疾驰起来,心情也禁不住豁然开朗起来。
在骑行大道上开车,心潮澎湃,信马由缰。但弯曲的路径,开车不能太快,只能或疾驰或慢行,这样可以肆意浏览沿路田野的景色。不时会遇到一队、三三两两的骑行者,男男女女,全副武装,很是惹眼。不禁想到,骑行大道的诞生,为骑行者创造了条件,他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纵横驰骋、欢快逍遥,自得其乐,让人羡慕。
不经意间,一座不怎么起眼的清灰小山闪现在视野里。
哈哈,窟窿山!
远远望去,小山倚靠在沙丘一隅,裸露的岁月创痕,满是斑驳的坑穴岩洞,大小不一,错落无致,有一种扎眼的世外桃源的感觉。
到了近处,窟窿山更见清晰。久远岁月侵蚀、打磨的痕迹,洞穴连连,沧桑肃穆,偶见鸽子、不知名的鸟儿飞临洞穴,逗留片刻,悠然不见。
窟窿山上窟窿多,惹来世间纷纭众说。我来不及揣摩研判,只是细细打量,百思不得其解。感觉窟窿山就是躺卧在凉水河艾树沟村头的一条睡龙,醉眼朦胧,俯视四方。
山下周边被村人重新打造成景观模样,半圆狭长水泥砌建成围栏池塘,围山打造的观赏乐园,池水清澈,影射山边,山水相连,别有洞天。
饮进自带的两杯茶液,顿觉舒畅。我又心血来潮,带着厨刀溜到山边田地,挖了几颗野菜,算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驾车继续前行,忽然想到窟窿山大桥,不禁哑然一笑。几年前,曾经多次驾车到窟窿山大桥溪边逗留摄影、纳凉,竟然没想到窟窿山就在窟窿山大桥不远两公里之处,惭愧至极。
继续驾车,不断遐想。
窟窿山这个名字是不是太原始、太单调?起个什么名字更好呢?卧龙岩?鸽子洞?盼水山?
唉,绞尽脑汁,不知所云。
反正绕着窟窿山转了转,心净如洗,回归自然,家国情怀,激荡胸襟,不免感慨。
行文至此,忍不住顺口一溜:走马观花窟窿山,不闻乡畔卧龙岩。信手拈来甩一指,忆梦翩翩似醉仙。
丁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