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两年有余,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源于一种尊重和敬仰之情,打心底想用手中的笔去颂扬那些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白衣甲士,尤其是那些闻令而动、舍小家顾大家的援外医疗队员。2022年8月23日,北票中心医院宣传科崔颖把一本内部宣传资料《德耀北票川州颂· 白衣执甲群英谱》送给我,让我在文字间感受到这些白衣战士的医者仁心、医者大爱和医者无惧、医者无悔的高尚情操。
寒暑交替,草木荣枯,时光见证不朽。他们是无畏的战士,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历史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2020年大年初一,湖北武汉发生新冠疫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举国上下驰援武汉,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壮美的抗疫史诗。北票胡东祥、周健等6名白衣天使更是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在2月9日至4月1日的52天时间里,将医者的无私大爱播撒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演绎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2月13日,医生胡东祥和其他3名护士进驻雷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为尽快接收患者,大家马上投入到病房建设中,大家既当装卸工、维修工,又当安装工,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抢工期,2月16日午后2点首批患者正式进入病区接收治疗。在那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52天时间里,北票医疗队员成功救治了57名患者,彰显了北票白衣战士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护佑生命的医者大爱。厚厚的防护服、隔离衣、帽子、N95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成为他们的“标配”,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早已是疲惫不堪。在这里,无数温馨感人的故事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徐彤和李雅君清晰记得,一位65岁的老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到她们病区,在给大爷桡动脉抽血时,遭到老人的拒绝,原因是在ICU的时候,每次扎好几次也没抽出血来,最后都是从股动脉抽的血。原来老人是害怕了,徐彤、李雅君和其他在场的医务人员经过劝说,老人勉强同意了,幸好一针见血,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向徐彤竖起了大拇指,“姑娘,你真厉害,在电视上就听说你们辽宁来的都是骨干,小小年纪果然厉害,这也许就是对平时专业训练的最好诠释。
时间已过去两年有余,医生胡东祥眼前经常浮现被感染的父女俩的身影,本为幸福的三口之家,女主人因早期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去世了,这位65岁的老人与女儿住进了他所在的病区。3月1日早上,他通知老人可以出院了,但老人丝毫没有表现出高兴,“我的女儿怎么样了?她能出院吗?”,老人忧心忡忡地问道。当听到女儿还不符合出院条件时,老人默默地低下头说到:“胡大夫,我不想出院,我答应过老伴儿好好照顾女儿,我想等我女儿好起来,一起走出雷神山医院的大门”。为了方便父女相处,胡医生将他们调到了一个病房,一周后父女俩终于走出了雷神山医院的大门,老人的女儿对送行的胡医生等医护人员动情地说到:“感谢辽宁医疗队的帮忙,现在我们出院了,相信妈妈的在天上也会感到高兴的!”朴素的话语、激动的心情,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和对像胡东祥一样的辽宁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这样感人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武汉,在长春、天津、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也同样有着北票医务工作者的默默奉献的身影。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景珍2020年2月12日受命到省设在锦州的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参加救治工作,“只要疫情防控需要我,上就是了”,这是她出发前接到院长通知时铿锵有力的话语,在锦州那近一个月的工作中,她被大家称为重症救治组里的老大姐,记得第一次穿防护用品,当院感监督员用塑料胶带把防护服帽子和口罩之间的缝隙黏贴上,强烈的窒息感让她说不出话来,看到她的状况,大家劝她不要进污染区了,但她坚决反对,因为她的心中始终装着那些急需救治的患者。每次进污染区都是一次考验,在里面连续工作4个小时,出来后几近虚脱,但她凭借医者敬畏生命和护佑生命的精神,顺利完成工作任务,3月3日回到北票,虽然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种经历必将成为她人生永远无法抹去的一页。正如她所说,作为医生,平素的工作我努力付出了,2003年的“非典”我参与了,“新冠肺炎”我亲历了,我认为无愧于职业、无愧于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票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续写者医者无惧、医者大爱的驰援新篇章。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的名字,赴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胡东祥、周健、李雅君、徐彤、关巍、李彩霞;赴锦州支援的医务工作者刘景珍;赴长春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刘颖、沈翠丽、郭姝慧、王新、邢贵杰;赴天津支援的核酸监测人员刘颖、金鑫、史艳国;赴大连支援的核酸检测人员沈翠丽、徐明建;赴营口支援的核酸检测人员金鸣;赴丹东支援的核酸检测人员沈翠丽、王东旭。
这些最美的逆行者,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曾荣膺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却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随时可以唤醒的记忆。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中,我们在感叹这些最美逆行者无怨无悔驰援疫区和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精神的同时,更能切实感受到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2020年2月2日晚,正值夜班的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徐彤接到要抽调人员驰援武汉的消息,她瞒着父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武汉需要我们,患者需要我们。但下班后,她还是鼓起勇气跟父母说了这件事,父母不舍地同意了,临行前,妈妈一边帮着收拾衣服,一边嘱咐道:“孩子,不用担心我和你爸,放心工作去吧!”说完,妈妈侧过头偷偷地擦掉眼角的泪水。带着不舍,带着牵挂,更带着对未来一无所知的考验,2月9日凌晨,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在那与病魔抗争的50多天里,她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留下了无数人生难忘的经历,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感受到救治成功的喜悦,更感受到守望相助的力量。52个日日夜夜,52个牵牵挂挂,在朝阳富斯顿酒店隔离期满即将回到北票那一天,在等待亲人回家的人群中,她终于找到了早早等在酒店门口的父亲,50多天的分离,让她更加感受到亲情的伟大,飞奔过去紧紧抱住了父亲,看着两鬓平添了些许白发的父亲,全部的思念和担心化作泪水,那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去时的寒风凌冽已化作春风拂面。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弛援武汉的50多天时间里,胡东祥利用休息时间写了53篇日记,字数更是达到的7万多,记录他在这里的所做所思所感。离别前的最后一晚他失眠了,此次武汉之行,他和同事们一样经历过恐惧与迷茫,收获了经验与历练,也被太多的事所感动,注定成为他一生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都说男儿又泪不轻弹,但在4月1日他们即将离开武汉的这一天,胡医生触景生情,五次潸然泪下,这是骄傲的泪水、高兴的泪水、胜利的泪水。
——4月1日早上,看着住了近两个月丽橙酒店房间的每个角落,心中有太多不舍,流下了当天的第一次眼泪。
——6点30分,乘车前往锦州医疗队所在的丽都酒店,看到街道两旁欢送的群众,情不自禁留下了第二次眼泪。
——在室外广场的欢送会上,“武汉人民感谢您,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发自内心,让他流下了第三次眼泪。
——1点30分,在返沈的客机降落桃仙国际机场后,望着窗外大批来迎接的家乡人民,第四次流下了眼泪。
——6点20分,顺利抵达朝阳北高速出口,第一时间见到了家乡的亲友团,激动之情不予言表,忍不住流下了当天的第五次眼泪。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今天我们只是采撷了部分逆行的白衣战士的平凡故事,希望成为大家引起共鸣的回音壁,成为后人缅怀追忆这段难忘历史的最好教科书,凝聚起我们在新时代阔步前行的磅礴之力。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