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火车站里有他们为乘客指路、买票,提供帮助的身影;养老院里有他们为老人量血压、清洗衣物的忙碌;地震灾区有他们送去物资,救人抢险的奋战……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青年志愿者。据不完全统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他们以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践行着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时代新风。有人说,现在的青年是迷茫的一代,他们丢失了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娇生惯养、浮躁功利、缺乏责任感、很少关心他人。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真诚帮助贫困学生,无偿维护公共环境,热心地关爱老人,年轻志愿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逐步成熟成长,勇敢地肩负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重任。
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社会包括对社会的索取和贡献,人们不可能只是一味的索取,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回馈社会,有所贡献,尽一份责任。而志愿精神所强调的正是无私奉献,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时代发展、锤炼而造就的民俗意识,正因为无数的志愿者把奉献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才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志愿团队,满怀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如四川地震后,志愿者不畏艰险奋斗在抢险第一线,灾区人民对他们不仅是感激,更多的是感动。
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真诚的付出。志愿服务是对社会中遭遇困难人的无偿帮助;责任是一种爱,是一种深厚的感情。社会责任是个人和社会组织对社会中所有人的感情。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既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才能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
为了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践行历史使命,加强民族凝聚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不断完善我国志愿服务机制。首先,逐步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针对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其次,宣传志愿精神,倡导“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观念,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实现对志愿者的有效管理;最后,志愿者活动不仅需要道德规范,也需要法治规范,有必要制定相应法规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