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之上,很多地方承载大自然之禀赋,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但是,随着人们各类经济活动的介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个别地区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积重难返,让大自然不堪重负,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很多省份的生态红线陆续划定,进一步为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筑牢了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更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足以说明一个大国负责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铁腕治理环境的决心。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又反作用于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被屡屡破坏,其罪魁祸首是某些人意识中的“经济利益”在作怪,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置生态红线于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让大自然变得千疮百孔,甚至有些人还美其名曰:是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用以掩盖其内心的丑陋和自私,简直无耻之极。
在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当下,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强化生态红线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强化社会宣传和日常教育,特别要通过正面典型的引导、反面典型的教训,让不敢碰、不能碰、不想碰的意识植根于心,从而付诸于行动,带动社会公众自觉抵制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真正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维护者、捍卫者,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