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文化北票>>人文川州

公共意识素养 需要“你我他”

2019-08-29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领域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性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比如,公共心理问题、公共道德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公共性问题突显出公民公共意识的缺乏。

  《诗经》有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意思是说天上下雨了,就祈求上天先将雨水流到公家的田里去,让那些多余的雨水再流到自己的私田里去。这就是对公共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个人的德行是私德,而为群体考虑的德行方称之为公德。然而现在,我们又能看到多少这样的做法呢?在公共社会中,个人的权利是有边界的,遵循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享受个人自由,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也不应干涉其他人的正当权利,公共意识的素养关乎着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

  公共意识素养,优化管理制度是基础。在城市管理中,要制定科学的规范和制度,落实细致的管理。“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坏东西会坏得更快,而完美的东西常常能得到人们不由自主地保护。如果地面光洁如镜,习惯乱丢垃圾的人也会有所顾忌,久而久之就能产生良好的叠加效应,市民的公共意识、文明习惯也能逐步形成。若无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类似养狗扰民、公园广场舞噪音等依旧会层出不穷,严重损害着周遭众人的合法权益。由此,政府机关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公民公共意识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意识素养,强化素质教育是关键。教育决定了人类的今天,同样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此,学校和家庭担负着重要的主体责任,以核心价值观为最高引领指导,引导民众建立起正确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众遵循社会公德的意识。

  公共意识素养,实现人人参与是保障。张栻曾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以自己最终的理解来行动,随着实践的深入,知识会得以增长,更加精进,而认识的深化也会让行动更为通达。公共场合的文明与每一位公民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不断养成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摒弃不良文明习惯,文明做人、礼貌待人、文明行事,才能蔚成风尚,才能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才能更上一层楼!

  “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国家发展,提高国民素养是关键。公共意识的涵养作为提升素养大工程当中的重要一环,唯有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加以制度的约束,并引导社会民众共同参与进来,方能实现人人向善,有效提升国民的公共意识和道德水准。

责任编辑:崔旭

责任编辑:楚予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2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