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当下,我国民众阅读量明显不足,这种状况不仅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升,也影响文化强国的建设。因此,必须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
避免“作业式阅读”,让阅读变得有“温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郁的兴趣会让我们开展工作时事半功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难看到,中国广大的青少年对于读书兴趣泛泛,更多的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强制要求孩子进行阅读,所谓的“作业式阅读”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会使“读书”这一本该趣味十足的事情,变成冷冰冰的“任务”,也会从本质上违背读书的初衷。因此,想要真正的推动全民阅读,就需要改变“作业式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
避免“形式化阅读”,让阅读变得有“深度”。阅读的本意应该是为增加学识,陶冶个人情操,让我们能够情飞扬、志高昂。但在今天,很多人却将读书视为一种“姿势”,用于向外人宣示“我是热爱读书的。”当读书不再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不再能够从书中寻找到乐趣,反而是沦落为一种附庸风雅的“炫耀式消费”,那么全民阅读就只会变为水中花、镜中月。
避免“功利化阅读”,让阅读变得有“广度”。惬意的阅读,不是为了一定要从读书中获取什么东西,而是享受读书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加大,加上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不断普及,导致现在很多人在读书时都变得较为功利化。因此,当下我们亟需倡导具有”广度“的阅读,好读书,读好书,摒弃功利化,在收获中寻找乐趣。
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我们都应打开思想的大门,真诚地迎接这位使者,从书籍阅读中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