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工具、沟通桥梁和娱乐平台。在我们扩大视野、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有一些青少年通过网络实施犯罪、迷失自我、自毁前程。如何让未成年人更安全地享受互联网,不要让他们把生命凋零在美丽的花季,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与此同时,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是网上讽刺或谩骂、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新世纪的未成年人是幸运的一代,他们可以尽享互联网带来的奖赏。同时也遭遇种种难测的伤害。互联网平台陷阱多,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不强,更容易遭遇伤害。
只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合理利用互联网,就能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价值。
强化政府监管,加强综合治理。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力量,加强综合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平等权、安全权等基本权利,防止未成年人受侵害问题发生。当前一些互联网平台缺少操守,他们把未成年人当成赚钱工具。比如,直播平台锁定未成年人,有意无意地把未成年人当成目标用户,影响极坏;电子游戏运营商千方百计地诱惑未成年人沉陷其中,大发横财。
社会共同参与,筑牢道德防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尊重和保障儿童权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并有责任携手努力,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袭,最大程度为未成年人建造有安全感的互联网世界,最大程度让未成年人享受互联网带给人们的馈赠。
学校家庭同步,履行保护义务。学校应加强未成年人人际关系的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纳入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科学认知网络世界,培养青少年健康上网。家长应自身先要熟悉和了解网络;其次要引导孩子认知、学习,在孩子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懂得如何帮助、引导、沟通;最后,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新的环境下,未成年人不要把网络作为一个永久的精神寄托场所,只有合理的运用新媒介进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媒介技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