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院线上映的有关校园欺凌的影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社会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依旧问题重重,校方管理人员观念不正确,对未成年人发生暴力冲突引发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校园环境过于宽松,让其成为滋生犯罪行为的温床等等。只有加大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才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才能让暴力远离校园这片净土。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根本。有道是:“老有所养、幼有所长”,老人和小孩始终是社会权益保护的重点。近期多起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来的法治观念淡薄令人震惊。倘若能通过家庭教育、学校宣传,了解暴力行为和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后果,那么,在面对分歧和冲突时,就不会采取恶劣手段和暴力手段。因此,要想从根源上端正态度、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学校和家庭双方的联手,对宣传教育途径的重视必不可少。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预防校园欺凌的关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健全社会的应有之意。据近日的一项调查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七成以上,其中未成年少女参与者超过一半。同时,事件背后尚且存在大量未被曝光的校园犯罪,施暴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之所以问题如此严重是因为,一方面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决定其处理人际矛盾方式易出现偏差,容易采取不合理行为;另一方面是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施暴者下意识模仿暴力电影、打斗游戏;但问题根源在于相关法律不健全、不成熟,对校园欺凌事件定义模糊,难以追责。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法律短板,才能真正预防校园欺凌,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面对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问题需要我们发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敲下去。将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管理等工作干到实处、落到深处、做到细处。惟有如此,才能将校园暴力难治理的问题有效解决,让发展的脚步更加平稳、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