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文化北票>>人文川州

腊月豆腐香

2020-01-10      

  小时候,我生活的那个小村,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小河潺潺。这里,虽说有些贫困,但民风纯朴,人心善良。小村是我生长的摇篮,她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村子东头,有一棵硕大的柳树,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秃头秃顶,长髯飘飘,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大柳树是麻雀的家,这些褐色尖嘴的鸟儿成群地栖息枝头,一年四季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大柳树底下,有一间破败低矮的土坯房。房顶上用棍子支起一个很大的天窗,远远望去,天窗里“突突突”地往外吐着热气,像是火车前行时吐出的白烟,这就是村里唯一的豆腐坊。豆腐坊一年四季只有腊月还算热闹,其余时间人们都绕而远之,非常的冷清。

  雪染白大地。过了腊八节,零零散散的鞭炮声凌空炸响,小村便有了年味。还年轻的母亲将事先选好的十几斤上好黄豆在清水里泡上一两个晚上。黄豆一点点膨胀,鼓起软软的肚腩。母亲牵着我的小手,把这些浸泡好的黄豆送到了豆腐坊。我还依稀记得豆腐房的东南角盘踞着一盘粗糙笨拙的石磨。一块圆石压在另一块圆石上,上为磨盘,下为磨底。磨盘上有一孔,磨底面有螺旋状石纹。石磨上,用铁线紧紧地绑着一根光滑发亮的磨杆。在母亲与做豆腐的师傅寒暄中,做豆腐的师傅已经敏捷地手握磨杆推动起石磨来了。师傅弯着腰,笑眯眯地将浸得胖胖的、软软的黄豆添入磨眼儿,转一圈,倒一勺,倒一勺,转一圈。黄豆一点点放入磨眼儿,随着磨盘与磨底发出的吱吱呀呀声,整个磨盘流淌着牛乳一般的豆浆。顷刻之间,整个豆腐房豆香四溢。

  豆腐房中央架着一口乌黑铮亮的大铁锅,铁锅的上面悬挂着一块硕大的棉纱布,四角用绳索系牢吊起,人们把它叫做豆腐褓。师傅将磨好的豆浆放进豆腐褓里,有木制的夹子使劲地挤压着,豆浆汩汩地流进大锅,豆渣残留在豆腐褓里。灶膛里柴火噼噼啪啪爆响,大铁锅里的豆浆滚动着沸腾起来。

  师傅终于停下手中的活计,也不言语,悄悄地找来一个大碗,碗底撒上一点点白糖,从大锅里舀出一些豆浆倒进大碗,递到我的手里。新鲜的豆浆,冒着丝丝热气,一股浓香扑面而来。我顾不了许多,接过碗便一饮而尽,那真是一种透彻心扉的香甜。说句实话,从清早像个跟屁虫似地尾随在母亲身后,就是为了这一碗豆浆。如愿以偿,美得不可言表。

  师傅不管我的吃相,麻利地在豆浆里点上卤水。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加了卤水的豆浆慢慢地凝结了,成了豆花。师傅又麻利地摆好木框,将一大块棉纱布放在木框中,再将豆花一瓢瓢舀到木框里。棉纱布四角翻起,将豆腐花包住,上面压上砧板之类的重物。过不了半个钟头,一板鲜嫩无比、细如白玉的豆腐便做成了。师傅用刀将豆腐割成块,放进水桶里,我和母亲抬着水桶,高高兴兴地离开豆腐房。

  大锅熬制、卤水点成的豆腐就是在水桶里泡上半个月也不会碎掉的。拿出一块放点葱花,撒点盐末就是一盘很好的下饭菜,要是用豆腐炖上一大锅的白菜,那就更加解馋了。一板豆腐是要吃到过年的。父亲将豆腐切成小块,过了油,炸豆腐泡,再用蒜苗清炒,要多美味就有多美味,还有红烧豆腐,豆腐丸子、冻豆腐炖酸菜,肉末炒豆腐……每一道菜都是清香四溢。

  后来,读书,看到这样一些话:“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古人真是智慧,把磨豆、煮浆、点卤、切割做豆腐完整的四道工序竟然描写得如此出神入化。其实呀,豆腐自古有之,或称之名“豆脯”、或称之“菽乳”。陆游称其为“犁祁”,东坡则称之为“软玉”。豆腐是中国的美食,含有大量的钙质,是极好的养生佳品呢。

责任编辑:崔旭

责任编辑:杨国民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2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