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发生了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8名小学生放假相约到河滩玩耍,期间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他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搜救,经全力搜救打捞,8名落水学生全部被打捞出水,但均已无生命体征。8个家庭痛不欲生。
而此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两次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哀恸之时,警钟敲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如何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这就需要家庭、学校、部门、社会多方联动,形成一个长效管理机制。
广大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人责任,不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要加强课后、假日期间的监管,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言传身教,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避险、自救能力,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中小学安全教育要在学校形成常态化,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把学生的安全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来抓,并将安全教育作为常规性科目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真正使安全常识入心入脑。
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安监、公安、消防、交通、司法等部门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问题防范演练科目,从而使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安全防范技能,遇到危机情况有计可施。
安全教育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安全宣传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全力筑起安全防范大堤,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定要切实形成完整体系并落到实处,让孩子安全成长,愿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