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孔不入,卖房的、装修的、网贷的……恼人的骚扰电话使人不胜其烦,却又让人难以拒绝。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接通没有被标记的骚扰电话,生怕自己错过什么重要信息。”笔者的一位友人说。
骚扰电话持续不断,究其本因是个人信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泄露。在日常生活中,像网络购物、快递收发、连接安全性未知的网络等行为都会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我们应时刻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例如扔掉快递包装时涂抹掉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不要为了获赠小礼品提供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尽量不使用公共网络,连接公共网络时不要进行付款等需要输入密码的操作……同时商家应对客户信息加以保护,做到客户信息不外露。相关部门也要对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