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个别游客在景区随处丢垃圾、随地吐痰、遛狗、攀爬照相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于各个网络媒体。在旅游地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因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已不再是“新闻”,甚至有些游客把这种不文明行为带到国外,严重影响了国人和文明之邦的形象。
文明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已逐步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不文明行为虽为个例,却映射出文明旅游还未成为游客出行的标配与自觉,旅游文明的成色还有待提升。但其产生的破窗效应是不容小觑的,从小的方面看,给景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游客的愉快心境;从大的方面看,抹黑了“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影响着文明古国优秀道德文化的赓续传递。究其原因,除景区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外,游客道德意识阙如、文化底蕴不足、自利惟己也是造成游客不文明现象的重要原因。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文明旅游作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用文明举止塑造和维护游客的形象,需要构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全民参与的文明旅游格局,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文明旅游管理机制。在多形式引导教育游客提高文明素养的基础上,更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将不文明行为列入黑名单范畴,甚至给予更为严厉的处罚,使人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实现从迫于制度约束的不敢、不能到思想深处的不想,真正使文明旅游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衷心希望每一位正在旅游或即将踏上旅途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旅游之约,为文明旅游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