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乘风驶,奋楫破浪正当时。在过去的2021年里,长皋乡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开足马力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破浪前行。
一年来,长皋乡招商引资工作佳报频传,农业产业基础愈发牢固,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北票大地东部徐徐展开。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该乡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大连、北京等地开展招商,先后考察接待大连盛鸿种苗、天源网络IDC机站及配套设施项目、北京云消安、北京酷野等多家企业。目前,总投资6000万元的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北票(长皋)基地建设项目已落地开工,投资5000万元的天源网络IDC机站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紧跟进。
在提升域内经济水平方面,东地村长发肉鸡养殖场完成扩建;小四家村打造包装“越野小镇”、颐养山庄项目;扎兰沟村开工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处;老窝铺村新建服装加工厂1处,打造电商直播基地1处,改造升级村级酒厂1处,已基本形成了“酒坊+葡萄园+设施大棚+豆腐坊+粉丝坊+服装厂”的“链式”发展格局,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
在现代农业和精品农业方面,一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杂粮1万亩、辣椒4000亩、金丝王大枣补植280亩8000株,实施玉米保险4.8万亩、耕地补贴3.5万亩、机械深松4000亩、保护性耕作2000亩,有力推进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化、规范化。二是稳步拓展畜牧业规模,全乡禽类、牛、羊、生猪存栏量进一步增加,青储饲料3200立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东地村长发肉鸡养殖场完成扩建,进一步提升域内养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畜牧业拉动群众增收比重持续提升。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引导发展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集体经济项目,不断加大化解村级债务力度,新建服装加工厂1处,开工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处,打造电商直播基地1处,老窝铺纯粮烧酒坊完成升级改造。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该乡机关干部主动倾听民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各类普法材料5000余份,悬挂条幅百余幅,入户宣传1000余人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该乡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干部包片、分管领导干部包村、乡村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包村队员全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包村督办。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采用广播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入户宣讲等方式,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有关要求。制定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通过政府主导、党员引导、经营户自律等措施,停办缓办聚集性活动。对外来人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管控,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该乡倾力支持学校发展,获评“北票市2020—2021年度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完成下旧线道路翻建5.6公里,新建维护村组道9条16公里,新建桥涵1座,完成道路绿化8.5公里;新建水利灌溉设施11处,挖填管路沟8.6公里,配电3处,灌溉面积2120亩; 以“五减”为抓手,对乡机关便民服务大厅完成改造升级,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实现“一窗办理”,新建政务服务驿站4个,户籍、社保、医保等387项服务实现帮办代办,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严格落实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城工作要求,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0次,清理垃圾4000余吨;扎实开展秸秆禁烧、秸秆离田宣传,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秸秆禁烧的自觉性;积极打造精品林地,扎兰沟千亩速生杨工程在全市拉练会得到好评;严格落实“厕所革命”“回头看”要求,完成“厕所革命”整改15处,得到省互检组肯定。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想,积极发挥“林长制”作用,完成春季造林1.1万亩。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强化禁烧巡查检查,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秸秆禁烧的自觉性。加强对膨润土企业日常监管,强化对畜禽养殖场环境卫生把控,企业责任意识全面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重点清理河床垃圾9处,完成官山沟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处1000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一年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长皋人踌躇满志,笃定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开创长皋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数字北票、智造强市”要求,发挥膨润土资源优势,全力抓好本地膨润土企业实施技改扩能项目,持续强链、延链、补链,提升企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域内企业提升效益。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提升外出招商频次,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全力引进“六有”项目。加大对长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宣传推介,为长皋本地引进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实现产业布局优化。推进大连盛鸿种苗(长皋)基地项目、天源网络IDC机站及配套设施项目、越野小镇项目尽早投产落地。
三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大厅软硬件设施,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对企“保姆式”服务制度,针对已签约和洽谈项目,集中力量,定期调度,确保项目按预期进度落地投产。
四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围绕老窝铺村电商项目、白相屯村杂粮等项目,大力发展杂粮、辣椒、酒高粱等优势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打造一批农业网红经济。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制定“一村一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平台纽带和市场主体作用,逐步拓展经营范围,稳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资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