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战成长贾春玲
英雄必须有能耐。贾春玲坚信:“能从‘耐’中来,‘耐’就是耐心、韧性,就是坚持过好‘平常的日子’。”
贾春玲爱她的无人机,爱她的队伍、她的战友、她的岗位,爱她脚下的土地……她所热爱的一切,为她积蓄了能量,铸造了铠甲。
放逐灵魂的沙卜台人——胥得意
作为军人,他有一股悲天悯人的柔肠;作为文人,他有一副铮铮侠骨!“温情的苍狼”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像一座开采不完的宝矿。侦察兵出身的他,学的是军事指挥,却偏偏对文化工作情有独钟;没学过专业的他,却佳作频现,长篇小说、小小说、报告文学、朗诵、影视剧编导制作等等在多兵种上百花齐放,获奖无数。
抗日志士育后人——宋锦春
宋凌阁长孙宋锦春今年66岁。曾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现任液压与气动技术研究所所长、《机械设计与制造》杂志社社长。身为博士生导师的宋锦春教授,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在“汽车助力转向泵、低噪音高压齿轮泵的研制”“潜水艇外壳方形特殊钢板工艺”“机床重大专项基金项目”“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拦阻器的设计” 等一系列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都有宋锦春的智慧结晶。
文化使者活愚公——胡相生
胡相生是原北票市粮食局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30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致力于家乡的文化建设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被媒体称为“文化使者”“民间外交家”和“文化愚公”。他的壮举得到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褀、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等海内外名人的支持和鼓励。著名歌唱家胡松华亲自为他题词“民办国事奉义举,挚爱家乡献真情”。
赤胆忠心写青春——徐祥
1950年6月26日起,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介入朝鲜战争,并且越过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集结,赶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晚,随着温井战斗的打响,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在这场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先后有240万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战而行,向死而生,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家住北票市上园镇小北沟村的徐祥就是其中一位。